Saturday, December 24, 2022

恆時基金年報2022





2022絕對是我投資生涯中其中一個最悲壯的一年。對上一次已是2018年,當時還是全馬股的年代。基金規模年頭至今已縮減30%,幾乎和納斯達克指數同等。如果不是上半年一直減持ARK 和一堆公司沒有賺錢的成長股,規模下降60%也不是沒有可能。基金的債務相對下降21%,現金對比去年亦上升54.44%,以應付2023年。

目前佔比例最大的就是S&P 500指數VOO和大科技VGT基金。個別股來說,比例最大的有馬來西亞的Maybank ,日本的Itochu ,一些在美國上市的煤炭,油氣公司。

Maybank 偏安一方,股價平平,穩收股息。Itochu 則股價,股息齊升。不過日元對馬幣就走弱。能源股在操作方面是大失敗的,雖然對比大市/科技股好很多。不過,在這種環境下,理應大賺,自己卻沒有斬獲。痛哉!

至於一些收取股息的歐洲股,例如荷蘭的保險公司NN Group ,ASR Nederland,義大利的電塔Terna都和Maybank 一樣,做好本份。英國方面,潰不成軍,目前只保留兩個REIT ,Safestore 和AEW 。

至於一些市值大縮水的科技公司/資產,依然保留的有Tesla, Taiwan Semiconductor ,Nvidia,AMD,Bitcoin , Ethereum 等。

截止目前,2023年的策略應是以守代攻,保留現有的現金和持股。待第一季度過了才重新審視。


恆~~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22

日本之旅2022




一個本來是2020年的東京之旅,卻遇到全球大封關而變成2022年的東北之旅。人物也因一些外來因素而改變。說實話,如果不是兩年前的馬航旅游票券今年尾到期,我可能也不會飛去日本。另補機票差價也要近RM2k。有人問為何非去日本不可? 答案有兩個。一,個人喜好。封關前(2019秋),我最後去的一個國家是日本(北海道);封關後,第一個去的國家也是日本。二,經濟能力。把日本旅游的預算調去其它國家,非我所願。我把本來的行程冰封起來,留待2023/24。所以,日光,輕井澤,草津,富士山,鐮倉,東京市都不在我這次的旅程內。

第一天早上到達東京車站後馬上和在那邊工作的堂弟會合,然後乘搭新幹線去青森蘋果園採蘋果。雖然下着微微雨,右手拿著傘,但無損採到黃色蘋果時開心的心情。每天早晨一蘋果已是我多年的習慣,吃自己採的蘋果還是頭一回。過後就夜探弘前城,欣賞有燈光照射,隨大風搖擺的楓葉。回酒店時,還借用車站的大鋼琴彈奏一曲。

第二天的早餐就在青森魚市場解決。難得一試被喻為黑鑽石的青森特產"大間吞拿魚"。然後就租車直奔八甲田山。山下還見到些許紅葉,纜車上到半山已全是枯枝,山頂更是下着雪。初雪情景全是意料之外,和山下景色層次分明。在城ヶ倉大橋打卡後,便外帶麥當勞的蝦肉漢堡,務必在4pm前抵達龍飛崎看日落。晚餐則選擇當地名食咖哩牛奶拉麵。最後日歸溫泉(還嘗試了電溫泉)加一小瓶北海道牛奶結束一天的行程。

第三天便直下仙台車站吃牛舌,買了手信便去白石藏王租半天車上狐狸村。還車前順道參觀了白石城,再搭火車去到福島。既然來到福島,當然要嘗試著名的清酒。吃着噴火槍燒牛肉壽司,外加寒冷的天氣,真是一絕。晚上便在會津若松過夜。

第四天早晨拿了車,谷歌搜尋一輪,約11點就到達當地著名的一家拉麵店,卻被店家告知已經賣完了。只好找尋另一家,同樣是要在冷風下和當地人排隊。不過,喜多方拉麵湯頭清甜,總算不枉此行。拍攝了滿地銀杏葉的新宮熊野神社後,接下來就是東北之旅的重頭戲之一,"只見線"。步行山上,只為那一分鐘的拍攝。由於景色太美,雖然只有手機,但拍攝效果我也滿意了。隨後,就去大內宿,當地的屋子類似白川鄉。抵步時已是3.30pm,大部分的店已關門,人潮也散,還下起微微細雨,但卻有另一番景色。晚上入住溫泉酒店,自助晚/早的食物和四周環境是不負谷歌的四星評語。

第五天還車後就搭新幹線去宇都宮吃餃子午餐。順着路下,到川越打卡。晚餐在池袋吃炸牛排飯。如果不是JR東北五天Pass的限制,其實可以逗留更久一些。

第六天去東京最西邊,奧多摩行山。晚餐則是池代的豚骨沾麵。

第七天去山梨,參觀葡萄園,吃洋食,無限飲葡萄酒。晚餐則是平民價壽司,吃到了河豚。

第八天去角川武藏野打卡。午餐回東京市。本想吃蝦沾麵,無奈太多人而轉去沖繩餐。最後就在東京車站買手信并在那兒解決晚餐。

終結來說,這個旅游是充實的。嘗試到了很多第一次。

1,這個旅行,我主要依靠WISE卡來付錢。一來兌換率好,二來方便。無論是酒店,車費,便利店,餐館,甚至在7-11提款(應急之用,由美金轉換去日圓。提款10,000 JPY,7-11收取110 JPY。)雖然是第四次去日本,但至今我仍然沒有IC卡。

2,採蘋果,更見到黃蘋果。

3,食物方面,更是很多第一次。大間吞拿魚,蝦漢堡,咖哩牛奶拉麵,牛舌,牛肉壽司,炸牛排飯,河豚,等等。

4,下雪

5,獨自行山

6,國外公眾地方彈琴

7,電溫泉

8,狐狸就在我眼前走來走去


我相信,第五次的日本之旅很快的到來。


恆~~

Friday, October 21, 2022

2022日本東北之旅 (上篇)



2014年我第一次去台灣旅遊。好友A道:“台灣真是個好地方,值得每年來一次。” 我心道:“台灣是不錯,可是每年來一次又未免太過了。”

2015年,我第一次去日本,找當時在大阪讀書的堂弟,才體會到什麼是值得每年拜訪的地方。除了中國歷史,日本的歷史亦相當精彩。不論是織田信長或明治維新,當中涉及的寺或城都可以令我流連忘返。

食物方面,大眾化的拉麵,刺身,壽司,丼飯,涮涮鍋,居酒屋無一不喜。有些地區性的食物縱使未嘗試過,都會有慾望去一探究竟。

最後就是天氣,衛生,紀律。這也是東南亞諸國不能與之匹比的。這次是我第四次去日本。若非疫情影響,可能已經是六年內去了五次日本,範圍北至北海道,南至沖繩島。


恆~

Wednesday, October 12, 2022

恒生指數之賭局




如標題,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賭局。投資,投機和賭博(或許說博弈比較好聽),我都會分得很清楚。

雖說博弈,但亦不可無腦買進。好像上一次買入Top Glove Put Warrant (簡稱買她跌)。同樣是衡量後才行動。

香港近十年民怨沸騰,特首一代不如一代。李家超更是在沒有人競選之下勝出。加上在面對高通貨膨脹,加息潮,經濟衰退下,莫說一枝獨秀,就算要同其他國家的指數相比,也難以沾邊。

Warrant所以被稱為賭博有兩點。一,是有時間限制,如非公司所出,一般都是六個月。二,結局好像百家樂,莊贏或閒贏。基本上,我選擇Warrant同樣有兩點。一,過期時間越長越好。二,Premium 越低越好。

今年聯儲局還有兩個會議要開,目前利息在3 - 3.25%,距離4.6%還有1%++。或許有人問,會不會已經Price In 。實話實說,我不知道。但,加息已由去年提起,當時並無異樣。然後股市今年一月開始就如吃了瀉藥般到今天。

最後,既然是賭博。就當然是小賭怡情。控制注碼,幫補S&P 500 上的損失就好。


恆~



Sunday, September 25, 2022

我的股息股




買了股票十餘年,今年終於買入了Maybank,也即將收到它的第一個股息。常聽人說,買房地產其中一個目的是創造現金流。其實,股票何嘗不可如此。股票世界五花八門,低買高賣可以,長期收取股息也可以。

一直以來我對股息股都不太注重。因為我認為人應該趁著年青時冒大一些的風險;再來,本金大了,被動收入才有望和主動收入平起平坐。直到近這兩年,年歲漸長加上本金比起前幾年大了些,就撥一小部份的錢投入股息股。

投資股息股并不是盲目買入一個股息率6~8%就可置之不理。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年青人本來是個德士司機,他把儲蓄全買入匯豐銀行,後來覺得被動收入可觀便放棄司機的職業。自此,便每天自然醒,看漫畫,打電動等。直到匯豐銀行的股價大跌而且也回不到歷史高峰....

另一個年青人則是我多年前在網上偶然讀到他的博客。他一步一腳印,用了十餘年的時間,主要投資在馬股,分散在多個股息股,至今應當半退休了吧~

世事多變,沒人永遠可以是王者。純投資股息股也可以做到分散風險的。我的作法就是把資本打散在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公司。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安心入眠,縱使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也不至於殺你個措手不及。行業A不行,還有行業B扶持。

股息股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一,價息齊升;第二,價息平穩;第三,賺息虧本。以我為例,我持有義大利的公用股Terna,過往五年的年度派息都是穩定上升,股價亦是。所得的股息為歐元。另一個則是日本的老字號大型企業Itochu,過往五年的年度派息和股價也是穩定上升。所得股息為日圓。這兩間都屬於第一類型。第二類型則是Maybank,股價和股息都相當平穩。所得股息為馬幣。第三類則是英國的Safestore,2022年之前幾年也是股息,股價穩定上升。直到英國面臨高通貨膨脹,經濟危機。(事實上,全世界都面臨着同樣的問題)。雖然股息照常派發,可是股價單單今年已下跌近38%。所得股息為英鎊。

我認為,投資股息股不一定是老人策略,實行定期定額買入。進取的可趁著股價折扣時比往常買入更多。更甚着,好像買入房產那樣,借銀行之力。比如銀行借貸利息是3%,而你收取的股息則是4%。待風暴過後就天晴。

當然,投資是沒有肯定這一回事。房地產也會有建設中廢棄;起好了賣/租不出的風險。所以才會有分散投資這樣的一個策略。


恆~~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22

飯局 - 大沈生


小恆約了好友大沈生午餐。見面後,大沈生問道:" 吃什麼?" 小恆一如既往地答道:"你決定吧。"大沈生一指眼前的餐廳道:"這區算最便宜的,就這間吧。其實一餐飯要RM15++也蠻貴。"小恆納悶心道:"你收入高我以倍數算,講這些..."

坐下點餐後,大沈生道:"最近環球的市場很差,不論本地或美國。從年頭至今,都是向下滑。"小恆點頭道:"嚴重的通貨膨脹,加息影響,股市見紅不意外。可是,再好的環境,也是有人虧錢;同理,再惡劣的環境也是有人賺錢。你以前和我說過,股票的起伏是看股票本身的供需。多人去炒,自然會起。我認同,供需影響價格這個理論。只是我的邏輯是建於股票的背後是一間公司。公司穩健成長,前景好,自然多人買入。當一間公司的股票多人搶購,少賣家,售價自然高。"

小恆喝了一口鴛鴦免甜,繼續道:"早些日子我學到一個詞叫 Event Driven。簡單來說就是一件事影響一個公司或一個行業的盈利,導致多人買入或賣出。好像2020年的疫情剛爆發時,手套供不應求,售價一起再起而股價飆升。這個就是Event Driven。至於公司的生產量是多少,是可以在官網找到。售價Google也可得到。當你有了生產量和售價,一間公司大概的營業額你就會知道。假設固定成本的升幅不及利潤的升幅,你就可以猜測公司接下來的淨利。當然,這個行業哪間公司的股票會跑出,我不知道。所以,與其十萬買入一個股票,不如一分為四。該行業的四間公司平分十萬資本。"

炒飯上桌,小恆吃了兩口,繼續道:"同樣的模式可以應用在不同的行業。例如之後的疫苗股,我指的是真正的疫苗好像Moderna,BioNTech(Pfizer)。可惜我買入已是後期,縱使曾有40~50%的紙上盈利,最後也倒虧40~50%。所幸我知道是後期,所以投入的資本不多。船務運輸業也一樣,疫情期間,商業來往大跌。邊關開放後又是供不應求,導致運輸費一路往上升。同樣是後期買入,現在運輸費慢慢回落,又受經濟衰退的影響,船務運輸業的股價也回落數十巴仙。不過幸運地能以微薄的利潤退場。再來就是猴痘(Monkeypox)疫苗,當時全世界只有一間丹麥公司被受承認。我吸取新冠疫苗的教訓,設定自動退場價,寧願少賺也不要虧一分。所幸也能以雙位數的賺幅退場。現在就看能源,煤碳之類能走多遠。雖則也是後期買入。

大沈生問道:" 你不怕資訊汎濫?"小恆道:" 所以要選擇一些有口碑的報章/雜誌去讀。好像我現今的主力是美國,外加一點歐洲,日本。所以我就會訂閱華爾街日報和彭博,如果是本地則會訂閱The Edge。這些基本功課是無法避免,天酬勤道。我一直想如果再勤力些,就不會一直後期買入,賺幅不會那么少,同時也可以提早做好加息對我的沖擊。當然,我手上也有一些是無腦買入,長期投資的。好比美國S&P 500指數和本地的Maybank。生存是首要目標,不要給人踢出場才是最重要的"

午飯時間一瞬即逝。大沈生負責買單,小恆也因此省了RM15++。


恆~~

Sunday, June 19, 2022

RM1k的投機



兩年前,這類Warrant在本地股市論壇掀起一個小笑話。原因是它和手套股一齊飆升。手套當時嚴重缺貨,公司盈利創新高,股價上升是很合情合理的。可是,和"買股價起"的Call Warrant不同,這個是"買股價跌"的Put Warrant。或許,相對起Call Warrant, Put Warrant 相當冷門。導致一些人如盲頭蒼蠅,看到有Top Glove的字眼,價錢又低便買入了。

時移事遷,手套由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股價也逐漸回落。朋友就和我說,既然我看淡手套,何不買Put Warrant? 我心想不錯,雖然我也買過手套的Call Warrant,可是那時手套大勢所趨,要股價回軟是難若登天。雖然,最後依然可以獲利。實則,我對Warrant的計算還是不知端倪。單純的知道Call =買起,Put =買跌。

這一次,我上Bursa的官網了解Warrant。按它的方程式計算了這個Put Warrant的成本價。計算方法如下 : 假如Top Glove 股價滑落到RM1.50

Exercise Value (RM3.98) - Mother Share (RM1.50) = RM2.48

RM2.48/ Exercise Ratio (8 : 1) = RM0.31

Expiry Date : 29/7/22

當時Top Glove的股價在RM1.7, Put Warrant 的價錢RM0.305。簡單的說,只要在29/7/22前(還有4個月時間)Top Glove 股價下到RM1.5,那我就可以保持不虧本的狀態。JP Morgan是第一批大砍Top Glove 目標價的銀行,由之前的RM1.50到RM0.99。想了一會兒,覺得這單買賣值得做,就用一筆小錢下單了。6月財報出來後,我也在RM0.37的價格套利了。其實,如果在去年買入的話,投入的資本或許可以更多。

題外話 : 有些人對一些曾經幫他們賺過錢的股票很留戀。最後死守到兩手空空。我覺得大可不必。總之,基本面變好就買入,變壞就賣出。少賺勝於虧本,及時止損勝於血本無歸。財報出來後,各大銀行也紛紛調低Top Glove 的目標價至RM1左右,JP Morgan更是調到RM0.65。


恆~~

Sunday, May 29, 2022

郭鶴年自傳


提到郭鶴年先生,大部份人都知道他是一名傑出的企業家,商人。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出色的投機家。本書眾多章節中,唯獨關於投機的讀後最有共鳴,也最有感觸。其餘的例如年青時活在戰亂社會;創業;和各國高官政要交涉;生兒育女,全都沒能深深領會到。以下我分享一些我獲益匪淺的句子。

1. 1963年(40歲)在倫敦食糖市場賺得第一桶金。(大事年表)。

2. 食糖比大米的價格波動得多,只有價格變動大的商品才能讓你賺取巨利。pg93

3. 1960年起,我開始學習做期糖生意。為了試水,我會做5或10批貨的單,并從中去開始感應市場的脈博。1963年,現金純利相當於RM1,400萬。之前,郭氏兄弟全部資金最多也不過RM500萬。這是我人生中以最短時間賺最多的一次。pg116,117。中間雖然險象環生,最終也能化險為夷。

4.我從不看圖表,對我來說就像解剖報告,只是事後孔明。pg119

5, 節奏交易 - 交易中,如果感覺節奏出來偏差,就會減少交易量,以降低風險。pg122

6, 商品貿易存在先天風險,過於冒險,就會有破產的危險。以古巴糖王Julio Lobo為戒,一步致命的失誤便讓他翻身無望。pg 176

7, 酒店在1970年上市後不久,股市崩潰。隨著股票下跌,我開始不斷增持。最後,我控制了香格里拉大約40%的股份。後人也許會說股市崩潰是我一手策劃。事實上,我只是投機冒險而已。pg196

我會有共鳴和感觸是因為大宗商品在2021-2022年大幅度的上升。相反的,手上的科技股在去年尾已開始搖搖欲墜。2022年一月更開始大幅下滑,納斯達克指數跌近30%。二/三線科技股更是跌50%以上。如果不是中途把一小部份的資金轉換去以石油為首的大宗商品,上半年的成績可說是潰不成軍。

以石油/天然氣為例。我買入個別股,股票ETF,也買入和油氣指數掛鉤的ETF。油氣指數波動過大,最後我以微薄的利潤離場。我和父親說,油氣可以分三批入場。俄羅斯開戰前,局勢緊張為第一批。一旦開戰,進入第二批。因為開戰了,就很難一,兩個月完事。最後一批,就看局勢而定。

近年來,ESG,再生能源大流行。石油再投資已失去當年的光景。所以,當市場因全世界開關而需求激增加上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而被制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又不肯增產時,油氣價就一飛沖天,連帶糧食危機。縱使以美國為首,將自己的石油儲備拋向市場,也只能在前期使價格下跌。目前油價仍在115美金。

我有想過,要不要像2020年那樣孤注一擲壓進手套股。當時我手中只有4間手套公司,可說是極度集中。代價就是心境如過山車般,承受極大的壓力。今天,我資金的規模更大於兩年前,如果極度集中,我不一定能承受得起。遇到油氣大回調,雖不至於破產,可是資金規模就會倒退十年。

或是天資,或是對市場觸覺不夠敏感。如果在油價約80美金左右買入第一批,或許可以買更多些。不過,市場就是不容許有"如果/或許"。


恆~~

Wednesday, April 27, 2022

我如何用我EPF的RM10k

在我剛剛出來社會工作,還沒做個人投資前,我有買入Amanah Saham。規模很小,沒記錯應該是RM500 - RM1000。幾年後,我決定把它售出,全數放入我自己的基金。櫃檯姐姐還叫我三思。今天,我同樣從EPF 取出RM10k 作為同樣用途。

不過,這筆錢既然源自於EPF,就不得不慎用。策略可分“撈低與追高”。其中最爲正道的就是買入S&P 500指數基金。一個打敗無數基金經理,投資界不敢小觀的基金。無論是在十年前,二十年前,或四十年前買入,收穫都優越過EPF 。

今年,收到通貨膨脹,銀行加息,戰爭,經濟衰退各種負面影響,已然下跌超過10%。主打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是跌破 20%,進入熊市。

如想走保守路線的,就全投入包含各行各業的S&P 500。如想攻守兼備則可兵分兩路,同時買入兩個基金。可以一次性買入,分兩批買入亦可。

至於追高策略就是買入大宗商品。(石油,油棕,煤炭等)各類商品價格自去年中已飆升,如今受到戰爭與制裁俄羅斯的影響,供需情況只見更加惡劣。可以買入大宗商品的ETF,買入個股亦可。

EPF 6%的穩定回報是很好,但既沒有波動,也給不到幻想。假如,心無所圖,就不必調動了。


注:筆者擁有以上所說的全部。除了納斯達克指數是Vanguard 的VGT 。

恆~~

Saturday, March 19, 2022

投資演義 - 第十三篇 <石油之戰>

餐廳外狂風暴雨;餐廳內卻寧靜得很。整個空間只有兩個人。兩個威士忌杯輕輕一敲,細飲一口,暖意由體內散發到體外,中和了外面的寒冷。

小威率先開口道:"大宗商品自去年便穩健上升,你有何看法?"。小恆嘆了息道:"說來慚愧。其實去年我得知歐洲天然氣短缺而價格飆升,我便上網尋找哪個國家/公司最得益。得知俄羅斯的Gazprom是其中一間規模最大的公司。不過我看到要把貨幣轉換成盧布,而且公司股價多年來也沒什麼特別,便放置一旁,轉去買了追蹤天然氣的ETF,最終以兩個星期賺取3%。也幸好沒買入俄羅斯股票,否則此刻必然萬劫不復。"小威道:"既然談到天然氣,那必離不開石油。有何部署?" 

小恆道:"石油我是分三注來買進。之前讀到新聞,由於2020年世界各地的封鎖引發石油需求大跌,導致供應也大減。隨著現在世界各地的逐漸開放,石油的需求又再度上升。加上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緊張局勢,使石油價格如火上加油。第一注,開戰前買入,也就USD 100以下。第二注,一開戰即買入。第三注則隨著戰況來決定。不過有些先決條件必須遵守。一,投資不可超過總資金的30%。二,雖然JP Morgan 說兩國開戰可使石油價上升到USD 150。不過保守起見,一旦價格超過USD 130,我便會停止買入。

小恆打開手機,展示一些圖片,繼續道:"現在的情況和當年的手套有一些相似。不過戰略我稍微調整。除了限制資金的投入,買入的對象也更為分散。當時雖全壓買入四大手套股,可是Supermax遲買了;Careplus巨大的漲幅又與我無關;Kossan的表現也中規中舉。要避開這種情況,唯一的方法就是買入美國油氣,以Exxon Mobil 和Chevron首,各佔20%的ETF。這個ETF也包括了巴菲特早前買入的Occidental Petroleum。買ETF的好處是可以減少了"這個油氣股飆升不關我事"的尷尬。當然,也不會發生一注獨贏的暴富。"

小恆喝了一口酒,繼續道:"如果要進取一些,則可另外加碼或買入不在這個ETF內的油氣股。例如,本地的Hibiscus和挪威的Equinor。Hibiscus屬於上游行業,油價高企對他們是絕對有利。更何況他們早前的收購也使他們的產量提升到三倍。挪威的天然氣一向來都在歐洲占有重要的地位。縱使俄羅斯不完全退出歐洲的市場,也絕對有利於挪威。另外,可撥出一小部份的資金買入和石油價格幾乎掛鉤的ETF和Hibicus Warrant。制訂了買入策略,也需要退出策略。一旦要退出石油的倉位,這兩個也是首選。總括而言,油氣股的倉位至少占有10%,最多則是30%。"

小威點頭稱道:"不錯。不過我石油股的策略是一注獨贏,買入巴菲特的Occidental Petroleum。記得買入後的第二天,股價便下滑6%。身邊的人紛紛和我說石油價已經Price In了。我選擇忽視這些噪音,乘勢加碼。結果股價很快便回彈,下滑6%也就如過眼雲煙般。"

小恆道:"策略因人而異,最重要是懂得控制風險。"說完,兩人敲杯,把剩餘的威士忌一飲而盡。


恆~~

Sunday, February 27, 2022

大秦帝國



2020年3月,馬來西亞宣布MCO,多國也陸續宣布封國措施。那刻,全世界幾乎停頓。百無聊賴下,在YouTube看了TVB尋秦記的多個片段。忽然間,冒出了大秦帝國的影片。中國歷史中,春秋戰國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時代。於是,便按進去看了。

歷時兩年,終於都把大秦帝國系列看完了(外加楚漢傳奇)。共五套戲,講述了秦國從秦孝公變法,經歷七代君王而統一天下,又只需一代君王而亡國。秦孝公和商鞅定下國家方針,以法治國。頒布一系列法令,做到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平民依法徙木,賞五十金;太子犯法,太傅受罪。

凡事必是由內至外。好比一個人的抵抗力弱才會被病菌擊敗;國家同樣是內部崩潰而至滅亡。秦國賞罰分明,重用人材。商鞅,張儀,范睢,呂不韋,李斯這幾個相國無一不是"外國人"。反觀山東六國,合縱而不能齊心,反而一而再的割地求和。這無疑是飲鴆止渴,求短期安穩,長期損害國力,致使被秦國逐一擊破。

趙國收廉頗兵權,殺李牧;楚國貴族勢力強大而使吳起變法失敗;齊國偏安一方。綜括來說,滅亡者無一不是只顧私利而致。秦國的滅亡,同樣是皇帝和丞相的昏庸和奸詐,法令不存。不過歸根到底,亦是李斯晚年的自私所造成。最後自己和家族也被腰斬於市。

看回獨立初期的馬來西亞,為何今天會被新加坡遠遠的拋離,也被周圍的國家紛紛追上。這些道理,自古以來都是不變的。


恆~~

Sunday, February 13, 2022

病情並不悲觀

有人因為各國政府在病情上升時的陸續開放而質疑他們。我卻認為此一時彼一時,如果單看病情的數量而決定國策,未免過於表面。看回數據,疫情雖然以倍數急劇上升;但死亡人數對比去年注射疫苗前乃不對等的上升。換句話說,死亡人數趕不上疫情人數,這是好消息。在此附上日本,韓國,加拿大和馬來西亞的圖來對比。

很多時候,講事實并不好聽;但,卻不容置疑。一名94歲的老人因新冠病毒去世。網民留言,他看到只是一名長者離世。根據CDC 2010-2019年的報告,單單美國每年因為流行性感冒而死亡的人數就上萬計了,為何不見全世界封城?

總結來說,與其提心吊膽染病而亡,倒不如擔憂生計受影響而一家陷入困境比較實際。需知道旅游,飲食業的背後有多少個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