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3, 2019

A man for all market




在這之前稍微介紹作者。他是個數學教授,也是個作家。他年輕的時候把他所學運用在賭場上,利用計算撲克牌法擊敗莊家。電影 [21] 中提及的"Beat The Dealer"便是他的巨著。MIT Blackjack Team (以麻省理工學院為首的算牌精英)都奉此書為聖經。退出賭場後,他便投入金融市場,30年間平均每年20%回酬而聞名。所以這本書分為兩部份,前半部講述賭場的經驗,後半部則分享股市的經驗。

他認同指數基金可以打敗很多專家,可是他也認同市場不是有效率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3Com 和 Palm。作為母公司的3Com,擁有94% Palm 的股權,市值卻和子公司相差甚遠,達78%。幾個月後,他在兩間公司換股的情況下,獲利82%。很多時候,不是資訊不透明的問題,而是投資者沒有好好的計算。就好像A和B說,地上有一百美金。B卻看也不看就說,我不信,如果有的話早給人拿了。

書中最後第二章提到在1929的年代,投資者(實則賭客)高度使用杠杆,以10美金本錢買入100美金的股票(資料顯示由1925年到1929股災時沒有一個股跌幅超過10%,所以間接鼓勵人們不斷借錢買股)。最終市場承受不住,股災爆發了,銀行滿手爛帳,引發經濟蕭條,失業率高達25%.大型股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從回高峰,道瓊斯指數則要在1954年才恢復元氣。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也因此被迫分開,直到1999年Glass Steagall Act重改才可以重疊。以本地的例子來說,就是Hong Leong Bank 和 Hong Leong Investmant Bank 不能在同一屋簷下。

書中也提到抵押貸款公司把房貸賣給華爾街,由他們把數百,數千筆貸款組合一齊,發行CMO (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 賣給投資者。同樣的觀念又發展出債務擔保債券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把車/ 信用卡債務打包發售。由於風險很高,信用毀約交換 (Credit Default Swap) 便應運而生。

CDS的例子就好像朋友連本帶利要分60個月還我RM60。如果我怕他還不起,我可以買一份CDS,保費0.5%一年,這樣我就可以把風險轉移了。真實例子就如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他經由子公司發行天文數字的CDS,因最後一根草撐不下去而申請破產。單單Goldman Sachs 就因為AIG風暴而手上有了100億美金的呆帳。一波接一波,骨牌效應,受牽連的多不勝數。

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到,多數人不太了解風險,報酬,以及不確定性的意思。學校應該讓孩童學習基礎機率和統計學。分析丟硬幣,骰子或輪盤的各種結果,同時訓練思考,為何賭場的嬴面比較大。求學時期,學會理財知識,可以作出更好選擇,例如買自己負擔得起的屋子。

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