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7, 2020

華爾街上的經濟學家 - 成長型公司





看回這本書的購買日期,已是七年前。當時讀了一會兒覺得苦澀難懂便沒有再讀下去了。時至今日,雖仍一知半解,但總算把整本書讀完。

本書初版於1970年,如其名可以分兩個部份,華爾街和經濟學。比較難懂的部份是經濟學。當中提及通貨膨脹會侵蝕股價和公司的盈利;黃金在二次大戰後的2,30年是一個很糟糕的投資。

在此我想分享書中提及的<成長型公司vs成長型股票>,并以我的理解能力附上一些公司為例子。成長型股票就純粹是股價上升而已,所以不再描述。成長型公司則嚴格得多,縱使營業額和淨利上升,亦不一定可以歸納為成長型公司。

首先,真正的成長是循序漸進,而且是來自內部的。公司的自主性要強。收購,或因需求的增加并不能算是成長型公司。如此說來,顛覆傳統行業,帶領潮流的就可以被稱為成長型公司。隨手拈來,西方公司就很多。鋼鐵業就是徹底的非成長型公司。以馬來西亞的幾間鋼鐵公司為例,首先本身并不能創造需求,一定要建築業蓬勃才能大展拳腳。再來,鋼鐵的品牌效應很小。品牌效應小,顧客就不一定需要你。長此下去,公司的規模就很難越做越大。

腦海中,手套雖然不是什麼新科技,可是Hartalega可以算是一個成長型公司。首先她是內部成長(organic growth),並且有推出新產品(Antimicrobial medical examination glove)來和其他對手作為區分,創造需求。當然,商業社會是講求結果的。既然被稱得上為成長型公司,產品的品質就一定要被大眾接受。收益雖然不一定是每年都成長,但大部份時間都是有穩定的漲勢。

作者有提及,評估一間成長型公司就不能用傳統的本益比去衡量她。要考慮到公司未來的成長,本益增幅比會比較適合。不過,成長這兩個字的魔力太吸引人,往往投資者都會用超高的價格買入。當成長不如預期,股價調整,他們就會大失所望。這就出現了為何有些時候價值投資的成績會好過成長投資。

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