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4, 2021

Hang Fund 2021 Annual Report 恆時基金

2021年是我12年投資生涯中改變最大的一年。首先,將主力資金由自2009年就用的Hong Leong E Broker轉移去Interactive Broker/Trade Global Station。美股的每單的交易費由USD 25跌至 USD1.5。節省成本超過90%。其二,由去年極度集中在馬股四大手套,投資只在馬來西亞和美國變成現今分散在更多的國家和約50個股票/ETF上。當中包括了美國,馬來西亞,英國,日本,德國,法國,荷蘭和意大利。其三,首次買入REIT和少量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幣)。其四,提高現金比例至20%來應付明年加息的沖擊。并在政府開放提取公積金下,將資金買入S&P 500指數基金。

基金規模較去年上升2.43%(繼幾年前斷保兩份供了10多年的儲蓄保險,今年再斷保兩份供了10多年的儲蓄保險)。基金債務/淨資產比例為0.34,下降50%。截至23/12/21,外國的個別股和ETF的比例為56/41。由於擁有比例相當高的ETF,所以就算我沒有直接持有Apple,Microsoft和Tesla,它們依然在我的十大持股表內。剔除這三間公司,我略為談談我的十大持股。

單一股比重最高是日本的Itochu。最大的原因是日本最低持股和馬來西亞一樣,都是100股。它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大型綜合商社,與Mitsubishi,Mitsui齊名,是日本七大財團之一。基於它算是貿易公司,所以利潤率偏低。優點是單位數PE且業務穩定上升,正現金流和派息逐年遞增。

Merck & Co,同為過百年歷史的公司。最新進展是發明對抗新冠病毒的口服藥。壞消息是由本來可以減低50%的住院和死亡率,跌至30%。消息一出,當日股價亦由歷史高峰下跌10%。順帶一提,民間流傳可以對抗新冠病毒的伊維菌素(Ivermectin),就是80年代由Merck研發出來的。該名生物學家連同一名日本博士更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Nvidia,一個曾令我恨錯難返的投資。話說在2018年買入前已經知道公司潛力很大,同時它股價一路走來都不是一番風順。由高峰回調30%或以上,隨口說來也有2000年12月,2002年4月,2004年8月,2008年金融風暴。2018年10月大科技熊市時,Apple,Amazon, Facebook,Google還有它,輕則跌20%,重則跌50%。它二十年來每大跌後再創高峰。我以為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確實我也持有并渡過了2019年直到2020年3月。好不容易見到紙上盈利又再下跌,於是便全賣出并調去手套股。結果股價由2018年的高峰到今天再升多350%。時至今日,除了經ETF持有,也買入個股,不過份量比起2018年已是少了一半有余。

AMD,雖則Nvdia的份量大跌,但我同時也買入它的同行AMD。公司是由人來運作,執行長更是靈魂人物,就好像機長一樣非常重要。Lisa Su 在2014年10月執掌AMD,股價由USD 2.8到今天的USD140。PE由零下到今天的40,比起馬來西亞一些半導體的公司還低。我和自己說,若果發現一些會發亮的執行長,不妨買入少少的股票,建個觀察倉。公司做得有聲有色固然好,就算看走眼,也不至於萬劫不復。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買入的原因很簡單,直接,就是想要個醫療股。首先,我去Vanguard Health Care ETF裡尋找它的十大持有股。再對比它們的成長率,利潤率,財務狀況,現金流等。最後Thermo 就脫穎而出。我第一個美國股票是AbbVie,也是Vanguard Health Care ETF 的十大持股。當時用USD100買入一股,Hong Leong的手續費就給了USD25。沒有看錯,總共給了USD125買入一股AbbVie。結果也在今年因為轉移戶口而賣了。

Sony,一個享譽數十年的老牌公司因經營不善而陷入困境。股價由2000年至2012年間,下滑超過90%。其後在平井一夫大刀闊斧下,公司轉虧為盈,股價也慢慢上升。他在2018年卸任并交棒於現任執行長,公司業績也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和汽車行業一樣受到晶片的短缺,PS5的銷售也略為受阻。

Uniper,前身是德國E On 的子公司。現今是則是芬蘭Fortum的子公司,母公司持有75%的股份。受到能源的漲價,公司的核心利潤也在最新的季度表現出來,漲幅50%。管理層表示對前景樂觀,隨即調升公司2021的淨利預測。

Safestore,是英國/歐洲數一數二大的迷你倉REIT。公司無論在營業額,股息或現金流在過往數年都是穩健上升。以前我覺得REIT沒什麼作為,股價平穩,只不過一年收取5~6%股息。原來是我的視野局限在馬來西亞,實在是井底之蛙。外國的REIT確是做到股價和股息隨年而增長。

Blackstone / KKR,私募基金的翹楚。一直以來我都很想投資這種公司,原因是它們其中的一個業務就是注資於未上市的公司。例如Softbank 和 Grab; KKR 和 Property Guru。待它們上市後再套利賺取利潤。以本地為例,CTOS和MR DIY的金主就是Creador。另一個角度來看,你投資的公司協助未上市的公司壯大,分市場一杯羹,何其偉大。

至於馬來西亞戶口就以現金為主,比較有份量的股票就屬MYEG。它穩健成長的業績和財務,改朝換代的難關也撐得過去。以目前PE25我倒是願意買入并長期持有。

在可預見的未來下,我很難再作出極度集中的投資。情緒的波動是很大的原因。Tesla再好,也要分散一些給Microsoft和Apple。好比喝茶,與其獨喝綠茶,不如分一些份額給白茶,黑茶。更何況,綠茶也不只有龍井,還有碧螺春等。










注 : 以上圖表不包涵馬來西亞和虛擬貨幣戶口

恆~~

Friday, June 25, 2021

我的投資學

有調查指出,在十個投資者中,七個人虧錢,兩個人平手,一個人賺錢。在我十二年的投資生涯中,并作為家人和好友的基金經理,至少到目前我的帳戶還仍有盈利。我相信,我的意見多少還是值得參考的。

對我來說,買股票就好像行軍打仗,要謹慎行事。一個把將士的性命視為草芥的人不是好將領;盲目的投入資金也不是一個好的投資者。故此,我向來反對一些把股票描述得如嚼生菜的言論。Everything should be made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買入個別股後不聞不問。你以為你買到Internet Explorer,結果買了Netscape;你以為買到Google,結果買到Yahoo。當然,Netscape 和 Yahoo是當年的明星股。上個世紀上網的,有誰不知道它們? 又有多少個人沒有用過它們?

彼特林奇說過,買股票是藝術不是科學。不是說你擁有出色的學術文憑,詳讀會計報告內每一行就可以確保你投資之路暢通無阻。最近閱讀了黑石(Blackstone)創辦人寫的一本書。裡面有一句精闢的句子,就是投資以不虧本為前題。同樣的話,巴菲特也說過。

想起剛買股票時,以為NTA(Net Tangible Assets)高過股價,長期投資才是王道。時至今日,長期,短期;投資,投機;藍籌,仙股;於我而言,都不重要。我本身就擁有S&P 500指數基金,偶然也會買入因為有利好消息而股價大起的本地仙股。一切以保留實力為大前題。戰役可敗,戰爭不可敗。不然,以後什麼好事都不關你事了。

我本身不是一個自信滿滿的人。當看到一些和自己唱反調的人,我會停下腳步,想想自己是否有些地方忽略了。所以,就算天下太平,公司依然強勁,我也不會重注到失去平衡。有人說,與其分散投資而分薄了回酬,不如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然後盯著它。對此,我不敢苟同。有時侯,當事情來得太突然。反應不及時,你只能"盯着它蒸發"。我分散投資不會為了分散而分散。如果我鍾情於科技,與其壓重注在蘋果,我倒會把資金分散在有盈利的公司如蘋果,微軟;還沒有盈利的特斯拉也會囊括在內。斷不會跑去買入一間平庸的建築公司。

誠信,是一間公司的無價寶。一旦受到質疑,再好的業績也難力挽狂瀾。更什者,被人發現報告有水分。我和身邊的人講過,如果我買入的公司牽涉誠信問題,無論虧損多少我都會拋售。因誠信問題而陷入萬劫不復的比比皆是。不說遠久的Enron,近期的就有Luckin Coffee 和 Wirecard。本地最新的醜聞公司就有Serba Dinamik,姑不論它最後是否無辜。經此一役,它已失去很多人對它的信心了。

有人覺得股票是賭博的一種。我承認投資有風險,如果你要說它有賭博的成份,我也不反對。好比做門市生意也不一定門庭若市。一切都是要評估。和人玩撞門柱時,如果你的牌面是A和K。桌面上的現金是你半個月收入,你會如何選擇?成功了,多半個月收入;失敗了,失去一個月的收入。永遠不要做一戰定輸贏的決定。

誠如我上面提到,面對和我唱反調者。我會作揖,說句"謹受教"。


恆~~

Tuesday, February 16, 2021

買入比特幣


 

我有上載新聞和言論在社交媒體的習慣。最主要是給自己留個紀錄,因為它會年復一年的出現在我眼前,好讓我回顧。
的確,比特幣在2013年突破1,000美金不久後,便慢慢下滑至200美金。不過,很快的就慢慢回升,最後勢如破竹的直迫20,000美金。縱使2018年大跌,它再也沒有回到3,000美金以下。
有時晚上沉思,自己是否有所行動呢? 時至2021年,我參考了多方意見,就是 "不重倉,不看空,僅用1~2%的資金參與其中。"
最後,我認同了。明白到當中的風險,就算有天睡醒價值蒸發了50%,我也不賣。

恆~~

Friday, February 12, 2021

投資演義 - 第十二篇 <拜將 2>



公元2020 夏

孫恆和陳四爺在一間東瀛食店用膳。晚飯後,陳四爺舉杯道 :"恭賀先生早在數月前能夠全身而退并在手套股大殺三方。" 孫恆微笑道 :"謝過四爺。我不過是乘勢而上。不過說回來,這種機遇就是古人說的天時。既然來到面前就要抓緊,否則流逝了,只會欲哭無淚。正因為我們不能準確地預知未來,所以我們必須做到進退有序,分批買入,分批賣出。這樣一來,中埋伏的機會就會相對的減少。"

陳四爺一飲而盡,問道 :"不知先生下一步將會如何?" 孫恆道 :"投資界內有一種策略叫Momentum。就是越漲越買,越跌越賣。手套股因為疫情而致貨品供不應求,銷售,利潤,現金流無一不好。自古以來,人類能夠跨過無數瘟疫,相信這次也不例外。疫情消退也好,疫苗出來也罷。這種熱情終會消退。這一刻如果要買入參與的,最好不要超出資本的十分之一。接下來,我會把兵力調去花旗國,主力在科技股。" 陳四爺好奇問道 :"那豈不是和散戶的追漲殺跌一樣?" 孫恆笑道 :"策略本身無對錯,錯的是用的人。"

陳四爺點頭,沉默片刻,道 :"先生,這柄劍隨老夫多年。它就如同兵符,可以調動我麾下的一支雄師。如今我想將它贈於先生。" 孫恆微微一驚,道 :"四爺是否有醉意?" 陳四爺揮手搖頭道 :"區區兩杯,不足一提。老夫在旁觀察先生超過十年,能夠在這浪濤中生存這麼多年而規模又能逐年壯大的,老夫相信這不是單靠運氣就可以成事的。" 孫恆道 :"承蒙四爺看重,我想分享心中的大藍圖。" 陳四爺認真道 :"願聞其詳。"

孫恆道 :"很多人在股市中黯然退場是因為沒有做好風險管理。只知道進攻而不知道防守,牛市當然賺得盆滿缽。可是遇上回調或更嚴重的風暴,他只能烏江自刎了。所以在未來的日子我想將70~~80%的兵力駐在ETF。其餘的或現金,或個股。ETF亦可以兵分兩路,主動型的創新基金和防守型的500指數基金。當然其餘值得買入的ETF也可小量持有。而沒被納入ETF或個人特別喜愛的,就另外以個別股買入。剩下的現金就當是練兵千日,用在一時。"

孫恆續道 :"主攻型基金和個別股潛在受益大,但風險亦高。所以應當買個防守型基金來平衡當中的風險。最後,或半年,或一年就做出調整,維持在那個比例。" 陳四爺道 :"聽上去好像很簡單,先生就不怕被人被人說不夠努力麼?" 孫恆道 :"說白了,投資之道就是資產配置。所看的就是最終回報,而不是被人認可所付出的努力。知識固然重要,但執行力和紀律也不可忽視。引經據典,誇誇其談,事後諸葛誰人不會?"

陳四爺點頭道 :"明白了,孫子有云[城有所不攻;君命有所不受]就照先生的意思去辦吧。以後不必事事請示老夫,一年匯報兩次即可。"

孫恆作揖道 :"諾。"


恆~~~~